冷卻塔施工簡述
冷卻塔施工采用無圍檁三角架倒模工藝,在75d的時間內便完成了66板筒體的全部混凝土的澆筑,工程質量優良。使用該工藝進行冷卻塔施工,降低了工程成本,改善了勞動條件,加快了冷卻塔施工進度,取得了很好的冷卻塔施工效果。
0、工程概述
義煤集團躍進2×50MW電廠為國家“雙高一優”技術改造項目,冷卻塔施工工程建筑高度90m,淋水面積3500m2,采用環形鋼筋混凝土薄壁結構,整個塔筒側立面呈雙曲線形狀。塔筒底部直徑67.886m,頂部直徑40.477m,喉部直徑38.802m,筒壁混凝土厚度由500~140mm漸變。
1、無圍檁三角架倒模設計
(1)模具由內外模板、預制混凝土套管墊塊和Φ16mm對拉螺桿組成。①模板配置3層,每層高
度為1300mm,由A、B2種型號組合而成。A型模板在下部,B型模板在上部,專用模板如圖1所示。
②模具要求:使平面矩形模板能滿足冷卻塔施工曲面錐殼曲率;具有一定的剛度,能滿足混凝土成形需要。
(2)三角架由水平桿、水平連桿、豎桿、斜桿、頂桿、斜向支撐組合而成。①水平桿采用N60mm×5mm角鋼,長度1400mm;水平連桿采用N45mm×4mm角鋼,長度1100mm;豎桿采用N65mm×5mm角鋼,長度1300mm;斜桿采用N50mm×4mm角鋼,長度1750mm;頂桿和斜向支撐采用Φ32mm
×5mm無縫鋼管,長度1500mm。各構件分別采用不同規格的材料制作,便于冷卻塔施工時的區分,各構件間全部用M16螺栓連接。②圍護欄桿選用Φ20mm鋼管,直接插于焊接在水平桿端部的短鋼管中,水平欄桿選用Φ10mm鋼筋圍護于鋼管上。③三角架的選用主要取決于翻模模板的寬度、高度以及施工操作面的寬度。既要能適應筒體曲率的需要,又考慮到架體桿件模板通用和輕便的需要,還要考慮強度和剛度的需要。
(3)倒模結構如圖2所示。
2、主要施工工藝
(1)工藝流程。內模及內三角架安裝→內模上沿半徑初步找正→綁扎鋼筋及預埋件固定→安裝外模及腳手架→模板找正→澆筑混凝土→拆除最下層內模及三角架→拆除最下層外模及三角架。
(2)模板安裝。先安裝內模板,鋼筋綁扎完成后再安裝外模板。內、外模板采用M16對拉螺栓加固,并加混凝土套管保證筒壁混凝土的結構尺寸。內外模下邊沿必須用水準儀找平,利用原有人字柱施工用腳手架作為加固承載結構,其他層模板利用下層三角架作為承載結構。模板半徑由專人找正、拉鋼尺控制,喉部以下外模上口為準,喉部以上以內模為準,同時根據壁厚分別控制內(外)模。模板安裝就位后,用支撐進行臨時固定,根據測量的半徑值調整支撐的長度和角度或螺栓孔的位置,使模板上口半徑符合圖紙設計要求。內外模在環向應對齊,外模安裝前應進行施工縫清理,用壓風吹凈雜質和浮塵,在安裝過程中不得有垃圾、木屑、紙屑等落入施工縫中,并應及時正確地綁好鋼筋和保護層墊塊。三角架應內外側同時安裝,三角架在安裝前需通過調整斜撐桿長度來調整腳手架的角度,使安裝后的腳手架頂面保持水平,就位后的三角架在沒有裝上頂撐及環向水平連桿前不得作為受力支架使用,對拉螺栓及所有桿架間的連接均應緊固,并配置雙螺母。
(3)三角架安裝。先穿上對拉螺栓,固定模板、豎桿,再安裝三角架,用頂桿和可調斜向支撐加固,最后鋪上木走道板,安上欄桿和吊欄,掛上安全網??烧{斜向支撐,在喉部以下時,只用于內三角架處,喉部以上用于外三角架處,吊欄應掛在第二層三角架上。三角架為3層,在下層混凝土達到6MPa時即可拆除底層三角架翻至上層,逐層周轉使用。三角架之間環向要穩定連接,每層連成整體,并使上層的施工荷載和混凝土自重傳達到下層的三角架和筒壁上。
(4)對中找正。對中找正系統由中心吊盤、緊線器、線墜、導向滑輪和坐標盤等組成。線墜懸掛在中心吊盤上,線墜對中通過緊線器在地面控制。為減少中心吊盤提升的次數,半徑拉尺多為斜長讀數,計算斜半徑。提升一次中心吊盤,可以進行2~3層模板半徑的測量,節省線墜對中的工作量,有利于保證測量精度。線墜對中易受風、振動等因素的影響,在拉尺檢驗模板半徑時,線墜處須設專人監控是否對中,線墜與坐標盤中心的偏差應控制在20mm以內。為了避免差錯,拉尺檢驗后可用目測法復驗,以避免拉尺檢驗由于讀尺錯誤或線墜偏中造成超出允許范圍的偏差。
(5)混凝土澆筑。為加快混凝土的施工進度,20板以下混凝土運輸使用輸送泵,以上采用QTZ63塔吊運輸?;炷翝仓r選擇2個方向相背進行,并采用推浪式均勻分3層連續澆筑,即第1層澆筑3~4m,再澆筑第2層、第3層,并使3層混凝土之間保持一斜面,接著重復以上過程連續向前推進。
(6)模板拆除。當底層混凝土強度達到6MPa以上時,借助于懸掛于上層三角架上的吊籃,拆除底層三角架和模板,其順序為:拆除內頂桿→拆除內水平連桿→松動對拉螺栓→拆除內三角架→拆除內模板→拆除外水平桿→拆除外三角架→拆除外模板→抽出對拉螺栓→對拉螺栓孔封堵。當筒壁施工至喉部以上時,模板拆除的順序應由外到內。